便秘 p601

位置任脈腎經胃經
心窩巨闕腎經胃經
下一上脘1腎經3胃經
上四中脘1腎經3胃經
上三建里1腎經3胃經
上二下脘1腎經3胃經
上一水分5腎經3胃經
肚臍神厥5腎經2天樞
下一氣海5腎經2胃經
下二石門5腎經2胃經
下三關元5腎經2胃經
下四中極5腎經2胃經
恥骨曲骨5腎經2胃經
大便一顆一顆的,這是因為太乾燥,小腸太乾了。脾主少腹,少腹有問題時,我們在脾臟下手.我們想要讓小腸的津液回來的,就要強他的心,強他的脾,心可以讓熱進入小腸,脾可以讓濕進入小腸,所以關元,心募巨闕,脾募章門,都是要取的穴道,而照海穴和支溝是很有名治療便秘的穴道。

巨闕=心募穴,讓熱進入小腸。
章門=脾經的募穴,讓濕進入小腸。
關元=小腸募。天樞=大腸募。
支溝=三焦,照海=腎,便秘要穴。

章門。手=支溝。脚=照海 (20分)
巨闕,關元,天樞。脚=足三里 (20分)


若是大腸主,肺為客,大腸有病,紮大腸的原穴,再紮肺經的絡穴,來做這個原絡治療, 以此類推。後面的治症,你們自己看。 我們用這下針的方法,因為並沒有發炎嘛。簡單就是這樣子,你如果要加強眼睛的效果,當然可以,肝開竅在眼,內科治症,要讓眼睛更好,紮肝俞,肝的募穴期門,眼科的大穴。那肝經的合穴,肝的俞穴,通通可以下,像太沖,虛實都可治,從這方向去想就不會錯,因為肝竅開在眼睛。
治鼻病:鼻息肉 鼻炎(8-01:14:59) 合谷、通天、上星、迎香,這些穴道都是鼻科大穴。 治療息肉就是一個方法,針迎香,我會示範。針迎香時,迎香要透針內迎香,透到內迎香。紮到迎香穴,沒有用透針病人就沒有感覺。這是近取穴迎香。 我們在紮鼻子時,先紮合谷可消炎止痛,頭頂上的兩個穴道,這個穴道叫百會,我們從百會外開一寸半,然後往前一寸,這個穴道是膀胱經的通天穴,左右各一個。這個通天,顧名思義,紮這個穴道後鼻子就通天啦。通天穴是很有名的鼻科大穴。 嚴重的時候,入髮際五分,這叫神庭穴,那神庭再上五分的距離,五分就是半寸,這個穴道叫上星。合谷、通天、上星、迎香,這些穴道都是非常有名的鼻科大穴。 最有名的是灸上星,燒上星的時候,會感到一陣麻。在麻的同時,鼻子開始開通了,鼻竇炎時乾燥效果最好,不管是化膿、濃涕,灸上星很有效。鼻塞、噴嚏通通可以用。這些是我們鼻科的大穴。 紮膽經的風池也很好,紮風池的時候,在對側的顴髎下針,針下對的時候,一下去,鼻子就開了。下針是要在對側,效果很好。 中醫觀念裡,認為肺開竅在鼻,鼻子的問題要從肺上治,肺主皮毛,開始的時候,初症, 風池是風進入的地方,那紮背後的肺俞,正面肺的募穴中府,俞募治療,這樣可不可以?當然可以。 要靈活的運用,可以先下合穀迎香,感覺好舒服,停一會覺得還有一點,再下通天,還有再燒上星。可以慢慢加上去紮穴道,而不是一開始紮那麼多穴,最快的先下,很好就不要下了,還不行,再往下找穴。 如果流鼻血 ,大家都學過了。中府雲門天府,下天府穴。任何臉上的問題,面口合穀收,臉上的東西,包括眼睛、鼻子、嘴巴的問題,都可以在合穀穴治療,因為合穀穴是手陽明大腸經的氣穴,臉的正面是陽明,後腦是太陽,兩側是少陽。 通常流鼻血下針就好了,若再過幾天,又流了,就再下,光下針就可以治好,這就是一般的流鼻血,如果一直流,要考慮是否有癌症在裡面。 治療的方式,脊椎一壓,有壓痛點,用俞募治療,在背後下針,治法是一樣的。久病治在太淵穴,母穴,太淵治療,俞穴,等於陰經的原穴,陽經大腸經的絡穴是偏曆,下太淵及偏曆。 我們選擇穴道有很多方法,看治症,不懂穴性就要背。但你知道他的穴性,想就出來了, 要達到一想就出來,不需要背它。

top↑ 回頂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