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 奇 心  pa1    

孩子何時開始作弊?
發生了什麼而作弊?
考好不好會怎麼樣呢?
是否曾經考不好,而導致負面經驗?
孩子怎麼看待自負面經驗?
孩子考不好時,感覺怎麼樣呢?
孩子會擔心什麼嗎?
媽媽會怎麼回應呢?
媽媽的感覺是重視態度呢?還是重視成績呢?

你什麼時候知道的呀?
聽故事的感覺怎麼樣?哪一段話最有感覺?
你記得他們說了什麼嗎?有什麼樣的故事?
聽了這個故事感覺怎麼樣呢?哪一段話最有感覺?
這個故事會讓你非常生氣、害怕嗎?怎麼會感到悲傷呢?
你以前有聽過這樣的故事嗎?還記得嗎?
希望聽見那樣的故事嗎?
如果妳是故事裡的人,妳希望有人愛妳嗎?

孩子的感受,並未真正進入體驗,意即孩子雖然說了感受。
但是並未在說的當下,體驗那份感受。若是未進入孩子感受就不容易進入冰山。
渴望的層次亦然,孩子在渴望的層次也未體驗,也很難連結自己的生命力。所謂的體驗並不一定會落淚孩子要進入體驗當時情境


你分心的時候,有人會對你嘮叨嗎?或者教訓你了嗎?
爸媽對你嘮叨的時候,你會有什麼感覺?
當你感到很煩的時候,你做了什麼?
當你感到很煩的時候,你就更不想寫功課,你是故意的嗎?
發生了什麼事?你會不想寫功課呢?
你被爸媽罵你的時候,你會有什麼感覺呢?
你怎麼看待自己呢?當你被爸媽罵,而功課又很晚才寫完。
你想改變這樣的狀況嗎?
發生了什麼,你還願意專注呢?你的內在有一股不放棄的力量
你會怎麼看待不放棄的自己呢?

我很好奇你什麼時候分心了?
你知道你當時分心了嗎?
你分心的時候,會做些什麼事呢?
當你知道自己分心了,會立刻專心嗎?
我很好奇,你知道自己應該專心,然後發生了什麼事,你知道自己分心的時刻,卻沒有立刻專心呢?
你可以怎麼幫助自己呢?當你知道自己分心的時候?


以好奇引導意識 (重點)
孩子遇到的問題也是如此,他們往往「隱約」知道自己「應該」如何,或者「隱約」知道自己的問題,但是從未真正「意識」到問題,儘管大人們耳提面命,孩子依然沒有改變。因為大人常創造出更多問題,忽略了真正的問題。大人的應對,往往是說道理、斥責、給意見,不僅孩子未覺知問題,反而一讓孩子負向看待自己,成為一種新的習慣,離解決問題的方向更遠了。
比如課堂上有好動的孩子,在教室常常好動不安,無法安靜上課,老師頭疼極了。我常聽見老師訴苦,上課對孩子們講了又講,說了又說,罵了又罵,脾氣也發了;也處罰他了,孩子總是改不過來。

有時候孩子聽話了,也只是安靜一會兒,又開始調皮吵鬧,捉弄同學了。為什麼老師怎麼講都沒用呢?因為老師的糾正、說教、怒罵、責罰,都已經成了慣性,而孩子的回應,也早已經成為慣性,長久以來,成了教室中固定的戲碼。
孩子沒有意識到「好動」、「吵鬧」是個問題,總是在慣性中和教師應對,也將力氣花在對抗、辯解與逃避之中。如何幫助孩子意識問題?最重要的一點,捨棄我們常用的慣性對待。其次,是覺察自己內在的感受,並且處理這些內在感受,若是大人沒有處理自己感受,很容易和孩子流於情緒、對與錯的對抗,而忽略真正的問題。若大人整理好自己,便能真正針對問題,專注和孩子談論。

這個談論若不是以說教,也不是責罵的方式,而是以好奇引導問題意識:「上課怎麼會一直吵鬧?」、「吵鬧被處罰,會不會委屈?」、「吵鬧的時候,是故意的嗎?還是無意識?」、「如何幫助你,在你吵鬧的時候靜下來?」、「若是你吵鬧,我還是會處罰你,你會生氣嗎?」若能在好奇的問話之後,看到孩子的正向,問題往往就不是問題了。不只課堂秩序,很多孩子的學習問題,往往也是沒有「意識」問題。

比如孩子總是寫錯字,而且是同樣的錯字。老師讓孩子糾錯、訂正、罰寫,依然無效。因為孩子在寫字的時候,常隨著慣性,並未「意識」到自己的慣性。要一讓孩子不寫錯字,最有效的方法,是和孩子討論,這個字怎麼常寫錯?下筆的時候,心裡面有提醒自己嗎?如何在寫字的時候,能覺察寫字的狀態呢?
不只是寫字,其他功課也是如此。
孩子的功課總是不好,我們是否一直使用同樣的方式,同樣的語言,想要改變他們,仍然無效?問題出在哪兒呢?我們並未意識到孩子真正的問題,孩子也未意識自己的問題。比如孩子學習時是否專注?若是不專注,我們以「好奇的方式」,陪他討論面對「不專注」,而不是只有叫孩子專注,這便是意識問題。其他如孩子遇到某一門科目,心裡便會恐懼、甚至排斥、沒耐性,那麼真正的問題應是這些,而不是一味要孩子加油而已,這便是意識到真正的問題,在我的經驗裡面,最有效的學習方式;是對自我的學習狀況覺察,意識自己想要學好,而不僅是想要或是知道要學好而已。

善用正向的好奇
真正能啟動孩子的正向力量,除了大人真心相信之外,還有一個重要關鍵因素,就是透過好奇心啟發孩子的正向,而不是直接的稱讚。我目前尚未看見以「好奇」驅動正向的研究報告,但是我運用在文學課、寫作課、討論課、生活上,以及和孩子談論人生問題時;我發現「好奇」是正向最好的驅動力。我們不妨設想:教師、父母與助人工作者,若是已經看見正向,而以「強烈的好奇心」探索學生、孩子與案主的正向,會發生什麼事呢?我再引一句話:「好奇,是我們所能經歷最美的事物,是一切藝術與科學的起源。
top↑                  首頁